内容:
周赧王五十三年(前262年),秦国强势占领韩国野王,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。面对这一威胁,韩国惊恐之下,派使者前往秦国求和,并提出献上党郡以息兵。然而,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,而是与百姓商议,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抵抗秦国,直接将上党郡投降给赵国。
秦昭王闻讯大怒,秦军出动,上党却落入赵国之手,这无疑是巨大的耻辱。范雎表示,赵国人无耻地抢夺了秦国的胜利果实,秦军必须采取行动。随后,秦昭王派遣左庶长王龁领军十万,攻打上党。守将冯亭手中的军队无法抵抗,于是向邯郸求援,同时组织百姓北上进入赵国。
赵孝成王后悔不已,但已无法挽回局势。他匆忙派遣廉颇为将,与秦军在长平对峙。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,双方都在增兵,赵军二十五万,秦军三十万。然而,双方均不敢轻举妄动,都在等待对方的破绽。
范雎认为,要打破僵局,必须让赵军换帅。他利用间谍在赵国散播谣言,声称廉颇畏敌如虎、老年痴呆、骄奢淫逸、通敌卖国等,终于让赵孝成王决定用赵括替换廉颇。
赵括是个典型的富二代,从小熟读兵书,尤其精通《孙子兵法》。然而,他的父亲赵奢并不以此为荣,反而经常批评他只会纸上谈兵。赵括的母亲也反对让赵括领军,她亲自找到赵孝成王,但未能改变他的决定。
蔺相如,这位曾经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臣,虽然病重,仍坚持反对赵括领军。他劝诫赵孝成王,赵括只会死记硬背兵书,不懂得变通,如同“胶柱鼓瑟”,无法应对战场上的变化。然而,赵孝成王坚持己见,最终导致了赵国的四十万大军被坑杀,赵国从此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势力。
这场战争,让赵括的“纸上谈兵”成为了历史的笑话,也为后世留下了“胶柱鼓瑟”这一成语,警示人们不要过分拘泥于书本,而要学会变通应对实际情况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圳魔方化妆品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历史有味道:今天说说“胶柱鼓瑟”的典故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