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
刘禹锡:诗豪的乐观与坚韧,歌唱中的生命哲学
正文:
在上一讲,我们深入探讨了刘禹锡那坚韧不拔、永不服输的精神。了解了他的一生,我们不禁思考,尽管刘禹锡的黄金年华大多在贬谪的艰难岁月中度过,尽管身处遥远的蛮荒之地,他为何依然能过得如此自在和快乐?一个强大的人,必然有其独特的心理调适方法。刘禹锡的独门绝技,便是他对诗歌、音乐和楚地歌舞的热爱。这些爱好不仅成就了他的诗人身份,更使他成为中唐时期词坛的翘楚。
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命历程中,遭遇贬谪,被驱逐出朝廷中枢,到偏远之地度过余生,是常见的事情。但每个人面对这种情况,都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。性格坚韧的人,将流放视为生命中的奇遇,快速融入当地的生活,继续享受生活,如刘禹锡;又如宋代的苏东坡、欧阳修、黄庭坚等;再如流亡到贵州最终龙场悟道的王阳明,他们凭借豪放旷达的生活态度,书写了别样的人生。
然而,也有人因贬谪而凄凄惶惶,悲不自胜,如韩愈和柳宗元。韩愈收到贬谪命令时,便立刻写下了“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阳路八千”的诗句,他首先想到的是死亡,并告诉侄子“知汝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边”。柳宗元则始终未能走出生命的低谷,最终在柳州抑郁而终。
刘禹锡在大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,依然能够活得逍遥自在,支撑他的是他对歌唱的热爱。他兴趣盎然地与当地百姓一起唱歌,甚至学习当地民歌的曲调与风格,主动为他们填写歌词。这种向当地民歌学习、主动填词的做法,开启了词的新时代,从诗人们偶然为之的写词,到主动按照曲调去填词,词的新时代在刘禹锡手中正式开始。
刘禹锡被贬的地方,是湖南常德、重庆奉节等地,这些地方都是楚地,民风好巫,情感热烈。当地民众喜欢载歌载舞,喜欢对歌赛歌,因此民歌特别发达。刘禹锡沉浸在这些民歌中,用当地的曲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词。
例如,《竹枝词》中:“山桃花红满上头,蜀江春水拍山流。花红易衰似郎意,水流无限似侬愁。”通过当地的民歌曲调,刘禹锡表达了对爱情的浓烈与哀愁。而《浪淘沙》中的“莫道谗言如浪深,莫言迁客似沙沉。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”则体现了刘禹锡的坚韧与乐观,他坚信自己如真金般,总会发光。
刘禹锡的一生,展现了他的“三不”精神:不服软、不服输、不服就干!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只要坚持,总有云开见日之时。
结尾:
刘禹锡的乐观与坚韧,不仅体现在他的诗词中,更体现在他的生活态度中。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,无论身处何种逆境,只要心中有歌,生活就有色彩。正如他所说:“只要干不死,就往死里干。”这种精神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圳魔方化妆品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大唐诗豪刘禹锡:人生为何不快活?我平生最爱唱歌,写词最多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