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一朵茉莉花,好一朵茉莉花,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。我有心采一朵戴,又怕看花的人儿骂。
好一朵茉莉花,好一朵茉莉花,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。我有心采一朵戴,又怕旁人笑话。
好一朵茉莉花,好一朵茉莉花,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。我有心采一朵戴,又怕来年不发芽。
《茉莉花》是军旅作曲家何仿整理改编自中国民歌《鲜花调》的一首近现代主义音乐,汇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何仿,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、国家一级作曲家,1928 年 2 月出生于安徽天长市石梁镇何庄村。他的生平,与《茉莉花》这首歌紧密相连。
1942年冬天,何仿在江苏六合、仪征一带拜访了当地一位弹唱艺人,被其表演的民歌《鲜花调》的旋律深深吸引,随后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曲子。15年后,何仿将歌词中的三种花改为一种花即茉莉花,对曲谱进行了加工处理,使得这首歌更加优美动听。
1959年,为了参加“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”,何仿再次对《茉莉花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,完善意境,加强感情色彩。这首歌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,而且被多个国家的人们所喜爱和传唱。
《茉莉花》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朝代。最早刊载《茉莉花》歌词的出版物,是清乾隆年间的戏曲剧本集《缀白裘·花鼓》;最早曲谱收录在道光年间的《小慧集》中;最早唱《茉莉花》的歌词是明万历年间(1573-1619)冯梦龙编的民歌集《挂枝儿》中的民歌《茉莉花》。
此外,还有一种说法认为《茉莉花》的起源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反腐倡廉有关。相传,明朝重臣常遇春、徐达和沐英聚会时,用花鼓戏的调子即兴唱起了歌谣,歌词由徐达根据聚会花园里的三种花现场编写,分别代表了名、利、权,以表达要看轻名利、取财需付出代价、富贵虽好但需小心谨慎的意思。这首歌谣深得朱元璋的欢心,也受到百姓的拥护,于是在大明帝国广泛传唱开来。
《茉莉花》这首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,其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,充分展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和特色。如今,它已成为中国音乐的经典符号之一。
《茉莉花》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,五声音阶曲调流畅,旋律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,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,因此得以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。该曲属于小调类民歌,是单乐段的歌曲,它以委婉流畅、柔和优美的旋律,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,欲摘不忍、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,全曲婉转精美,感情深厚又含蓄。
1982 年,《茉莉花》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各国人民推荐的优秀歌曲之一。后来,这首歌也被多位歌手翻唱,如宋祖英和雷佳等。
为了传承优秀文化,激励文艺前行,弘扬时代精神,天长市石梁镇党委政府精心谋划,建设美丽乡村,命名“曲韵石街”,打造以茉莉花为主题元素的地域文化品牌,并建设了《何仿纪念馆》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圳魔方化妆品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民歌《茉莉花》—你知道它的创作背景吗 》